当地时间3月27日晚,面对愈演愈烈的抗议与反对声,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宣布,将推迟国内司法改革,以便各方开展对线月,以色列司法部长列文宣布将推动司法改革,消息一出便引发以色列大规模抗议浪潮。支持列文改革措施的群体认为,改革将有利于提升以色列政府效率;反对改革措施的意见则认为,改革将导致以色列政府独断专行,失去制约。
首先,改革旨在强化以色列议会的权威,削弱最高法院的权威。在现行以色列司法体系中,最高法院具有终审权以及对控告政府、政府部长、所有公职官员或机构的案件的审判权,同时承担最高审判庭的职责。
根据改革方案,如果议会通过的一项普通法律与现有的“基本法”相矛盾,那么只有在最高法院全体法官出席的情况下,才能开启废除这项法律的程序;只有得到80%以上法官支持的情况下,才可否决该法案。
而与之相对的是,以色列议会可以凭借简单多数投票,即获得120个议席中61席以上支持,便可推翻最高法院的合法性判决。
其次,改革方案聚焦最高法院法官的人事任免权,强化以色列政府对以色列最高法院的影响。
在改革之前,以色列最高法院法官的选任,由专门的任免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包括三名最高法院法官,两名以色列律师协会成员,两名议员和两名政府部长,共计九名成员组成。
根据新的改革方案,任免委员会将由九名成员增至十一名成员,司法部长成为该委员会主席,并增加一名议会“宪法、法律和司法委员会”的议员进入委员会。此外,委员会中的两名律师协会成员将改为由司法部长直接指派。
由于议会司法委员会成员都是以色列执政党的议会议员,因此,改革后的最高法院法官任免委员会,将受到司法部长的直接控制。以色列政府也可借此直接影响最高法院的判决。
目前,在以色列政府主要部门中,都设置由总检察长指派的部长“法律顾问”。法律顾问负责审查本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并就这些政策与“基本法”和其他现行法律之间的关系作出评估。如果某项部门政策违反法律,该部部长法律顾问,可以代表总检察长向部长提出修正或者撤销该政策方案的要求。
根据新的改革方案,部长法律顾问人选将由各部部长自己决定,不再通过公共程序任命;部长法律顾问的权威也大大缩减,成为部长的法律咨询人员;部长法律顾问所提出的法律意见和建议,仅供部长和本部门参考。
列文的司法改革,引发了以色列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应。其中,赞成者认为,当前司法体系下,以色列最高法院的权威过大,应当受到行政机构的约束。
这种观点认为,在其他西方国家中,政府领导人或者立法机构任命法官的制度是非常普遍的。也有支持者认为,当前总检察长和各部部长法律顾问权力过大,妨碍了以色列政府的高效行政,也让以色列检察机构成为了权力体系中的“国中之国”。
一些反对观点认为,以色列是总理议会制政体,其中议会是一院制的立法机构。以色列议会120个席位中,只要获得61个议席以上支持,就可以通过新的法案。如果司法改革获得通过,那么以色列司法部的权力将大大增加;以色列政府和政府影响下的议会,将彻底左右以色列政治决策,以色列政府将不再面对制衡力量。
也有反对观点认为,此轮司法改革,真实目的在于加强以色列右翼政党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力,肃清左翼和中间派政治力量的约束。一旦司法改革获得通过,未来巴以冲突将很可能加剧,以色列犹太教极端正统派的“不参军”“不纳税”“领取薪金”等“特权”无法被改变,以色列社会“犹太教化”的趋势可能更加明显。
反对观点还担心,此次司法改革将终止以色列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贪腐诉讼案件,同时为以色列政客们提供司法保护伞。
近年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直面临检察机构的贪腐诉讼。如果列文的司法改革获得成功,最高法院的权威将被大大削弱,那么未来内塔尼亚胡就可能提起“议员豁免法案”或者“官员豁免法案”,赋予议会议员和政府官员免于司法调查和起诉的权利,导致以色列政府的腐败无法被监管。
一方面,一些者认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叫停”司法改革,而非终止,表明其仍存伺机反复的动机;另一方面,改革的支持者也可能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大规模浪潮,要求继续推行改革。司法改革未来是否重启,将成为以色列国内敏感且重要的政治议题。
对于内塔尼亚胡来说,司法改革遇挫削弱了其个人政治威望,也破坏了其所在政治阵营的内部关系。司法改革在巨大争议背景下强行“上马”,又在民怨之下被迫中止,让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形象遭受巨大打击。
此前,为了压制内部争论,内塔尼亚胡解除了自己所属的利库德集团政党高层、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的职务;而中止司法改革的决定,又让其政治盟友、主张强力推行司法改革的以色列极右翼政党高层十分不满。左右为难的内塔尼亚胡,最终只能吃下司法改革带来的动荡苦果。
据《》援引消息人士的线日,美国曼哈顿大陪审团通过表决就“封口费”一案起诉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这将令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面临刑事指控的前总统。报道称,起诉书可能在未来几天公布,检察官将要求特朗普出庭,目前对特朗普的指控尚未公开。
埃及总统塞西30日颁布一项总统令,同意埃及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此前,埃及议会已于1月29日批准埃及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2015年7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开业,旨在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调动资源。
当地时间3月30日晚,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投票批准了芬兰加入北约的申请。根据规定,该结果将提交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签字后发布在官方公报上。在3月27日匈牙利国会投票批准芬兰加入北约后,土耳其的批准将扫清芬兰加入北约的最后障碍。芬兰与俄罗斯有着大约1300公里的边界线日分析称,芬兰的加入将使北约与俄罗斯的边界长度增加一倍,芬兰的军队也将帮助北约完善对俄西侧的监控。
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3月30日裁定美国冻结伊朗企业资产不合法,并责令美国为此支付赔偿金,具体赔偿金额有待后续裁决。伊朗2016年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美国违反两国1955年签署的友好条约,以向恐袭受害者提供赔偿为由冻结伊朗企业海外资产。美国方面则辩称伊朗支持。国际法院认为,美国2018年才退出两国友好条约,在美国冻结伊朗企业资产时,这一条约仍然生效,因此判决美国败诉。但是法官同时表示,对于伊朗要求的美国退回其扣押伊朗央行的超17.5亿美元资产,该院无司法管辖权。
以在中国创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而闻名的比利时尤伦斯夫妇遭遇不幸,当地时间29日,“尤伦斯夫人”米莉亚姆·尤伦斯在家门口遭枪击身亡,终年70岁。报道称,枪手疑为盖伊·尤伦斯和前妻所生之子,即米莉亚姆·尤伦斯的继子,现年50岁,曾在比利时国家安全局供职。比利时荷兰语国家广播电视台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其行凶动机或牵涉财产继承,认为在盖伊·尤伦斯中风后,米莉亚姆·尤伦斯“挥霍家族财产”。
欧盟28日批准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2035年起将停止销售排放二氧化碳的汽车。此前的政策是预计2035年起停止在欧盟销售内燃机汽车。但在德国反对这一政策并要求豁免仅使用电子燃料(又称合成燃料,是指通过可再生能源或脱碳电力生产的气体或液体燃料,包括电子乙烷、电子煤油和电子乙醇。)的新车后,欧盟委员会承诺为2035年后继续销售电子燃料汽车开辟一条合法途径。
日本京都大学助教井上浩辅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3月29日公布的分析结果显示,与每周没有1天走8000步以上的人相比,每周走1至2天的人10年后的死亡率下降了14.9%,每周走3至7天的人下降了16.5%,两者并无显著差异。报道称,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如果每天走8000步以上,那么死亡率会降低,但不太清楚为何每周需要如此走几天会产生效果。
据韩联社报道,面对舆论对于进口日本福岛水产品的担忧,韩国总统办公室当地时间30日明确表示,韩国绝对不会进口福岛水产品。韩总统办公室称,在进口日本水产品的问题上,韩国政府始终将国民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
欧盟统计局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欧盟最大原油供应国为美国,其次为挪威和哈萨克斯坦。2022年12月,欧盟18%的进口原油来自美国。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国、欧盟等相继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涵盖原油和石油产品。同年2月至4月,俄罗斯对欧盟原油出口量有所波动。9月起,俄罗斯对欧盟出口原油不断减少。到12月,俄罗斯原油在欧盟进口原油总量中的占比为4%。